一、氮素的重要性
氮是生命元素:没有氮就没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核氨基酸含氮16-18%,核淀粉酶态氮占茎秆全氮的80-85%;叶绿斤算含核氨基酸45-60%;酶本质上只是核氨基酸,酶是树种身体生化学影响和分解代谢期间中的促使剂;核酸(DNA,RNA)含氮15-16%,核酸态氮占茎秆全氮的10%控制;同时,氮是V(B1,B2,B6,PP等)的成分,生物体碱、内源的激素(IAA,CTK)或是磷脂也都包含有氮。
1、NO- → NO3-
(1)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NH4+-3
(2)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3)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2、硝-铵态和硝态氮肥: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
(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
(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3)易发生反硝化作用
(4)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5)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
(6)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
3、酰胺态氮肥:尿素
(1)含氮高达46%,是含氮量最高的固态氮肥
(2)有机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肥料为颗粒状;易溶于水,呈中性
(3)少量能以分子态溶于水而被植物直接吸收,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形成铵态氮以及进一步形成的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利用
(4)由于高温造粒,固体尿素中会有缩二脲等植物有害成分
(5)可作基肥、追肥,深施;宜作根外追肥(叶面喷雾)
4、脲甲醛态氮:
脲甲醛是尿素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又称脲甲醛树脂,英文缩写UF。1955年最先由BASF生产,是第一个商品化生产的缓释氮肥。
(1)速效氮+中效氮+长效氮,智能缓释氮肥
(2)低盐指数,高浓度使用不烧苗不烧根
(3)利用效率高达60%以上,远高于普通氮肥20-40%的利用率
二、氮对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性
氮和碳、氢、氧、磷、钾、钙、镁、硫等元素是构成作物产量的物质基础。
植物种子/果实中含氮比例远远高于茎叶含氮比例:水稻籽粒中含氮1.3-1.8%,茎杆中含氮0.5-0.9%;小麦籽粒中含氮2.0-2.5%,茎杆中含氮0.4-0.6%;豆科籽粒中含氮4.0-6.5%,茎杆中含氮0.8-1.4%。
作物的种子或果实中的氮,一般而言,一半来自于茎叶中各种含氮物质的转化,一半来自于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
由于,然而氮在农物体中中移动性很高,但难以仍然具体需求农物在男性生植发芽时段.对氮的具体需求,越来越是多旱地农物下肥存在着底肥一怒怼和森林土壤表面上撒施追肥;而在农物男性生植发芽时段.追施普遍氮肥,稍有意外会诱发农物贪青晚熟,害虫害减弱。
杏彩体育平台
试验研究发现豆科作物的固氮根瘤菌是豆科作物对缺氮胁迫的一种进化机制,反应了豆科作物对缺氮的敏感性。当给大豆补充足够氮素后,大豆根瘤菌显著减少。
传统氮肥包括尿素肥效释放过猛,在作物生殖生长阶段使用具有极高风险,容易打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导致贪青晚熟
如果在作物灌浆、膨大阶段选择一种可以安全并持续合理低水平补充氮素的肥料,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减少中下部茎叶氮素转移,提升并维持上部叶片活力,极大增强光合作用,就可以实现突破作物产量的瓶颈。